課題:《小白菜》
課時:第27課時
課型:欣賞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對比的方法聽賞河北民歌<<小白菜>>與歌曲<<我屬于你>>了解傳統民歌與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之間的傳承關系與新歌創新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演唱,演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我國民歌的發展與創新與傳統民歌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喚起學生對民歌的興趣,并延伸到對民族祖國之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民歌論壇為載體,通過收集,整理民歌發展方向的知識,了解民歌是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取之不盡的寶庫。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演唱、演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探索新民歌與傳統民歌之間血肉不可分的關系的同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調動學生利用優美的歌聲表達歌曲,激發學生對祖國,對時代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本課從舊知識《虹彩妹妹》到新知識《小白菜》的學習到新民歌《我屬于你》的再體驗,再到民歌文化追追追活動等環節及課件的輔助都體現了濃濃的民族情,說明民族音樂不管如何變化都離不開民族百花園這塊沃土,沒有民族文化沃土就不能生長出民族音樂的新苗。
教學方法及手段:視聽唱結合的方法教學
教具: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設問:剛才同學們聽到的是什么歌?
學生回答:《虹彩妹妹》
教師:這首歌曲把虹彩妹妹活潑可愛幸福的形象生動的刻畫了出來,下面讓我們再來關注另一位小妹妹的生活吧,它的遭遇都寫在一首歌里,大家要聽聽嗎,(要)請欣賞河北民歌《小白菜》
2、欣賞河北民歌《小白菜》。
提出思考問題:剛才我們欣賞的歌曲,與我們學過的民歌新曲《我屬于你》有一定的關系,那么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走進《民歌新韻》來尋找答案吧!
3.出示課題:民歌新韻探源
說明:《虹彩妹妹》的欣賞,器樂演奏,是對舊有知識的復習鞏固,也對新課的導入做了鋪墊,由《小白菜》的引入課題讓學生在不覺中提前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民歌新韻探源與演唱
(一)民歌新韻探源
⑴出示《小白菜》與《我屬于你》的曲譜。
下面我用葫蘆絲來演繹《小白菜》,請同學們關注兩首樂曲的旋律特點,特別是旋律的走勢和結構,你會有什么發現?
教師葫蘆絲演奏:《小白菜》,
要求:學生從樂曲要素中體會小白菜的不幸生活。
⑵下面請部分學生葫蘆絲演奏《我屬于你》,其他學生唱曲譜注意思考剛才的問題!
⑶討論《我屬于你》與《小白菜》的異同。
⑷教師提問,學生尋找二者異同。
⑸教師補充,媒體出示。
相同點:
⑴樂曲的走勢一樣(下行)
⑵骨架音完全一樣(2 16?。担?br />
不同點:
①情緒不同:《小白菜》憂傷哀怨的《我屬于你》充滿朝氣,有活力的
②節拍不同:<小白菜>4/45/4拍《我屬于你》3/4拍
③速度不同《小白菜》慢速《我屬于你》中速媒體出示
⑹引導學生思考《我屬于你》與《小白菜》曲調的淵源關系。
得出結論,《我屬于你》的曲調來源與《小白菜》。
⑺發散思維,教師列舉介紹
教師:同學們象這樣新民歌的曲調來源于傳統民歌是不是偶然現象呢?其實還有許多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樂曲都是來源于傳統民歌,如《好漢歌》來源于山東民間小調《王大娘補缸》大家所熟悉的國際巨星成龍演唱的《男兒當自強》是根據我國傳統民間樂曲《將軍令》填詞,歌曲《999玫瑰》來自《彝族舞曲》等所以說……
⑻結論:民歌是中國原創音樂取之不盡的寶庫。
設計說明:采用對比欣賞的方法有利于學生認識傳統民歌和民族風格新歌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時代特征,為進一步學習認識新歌創作的創新打下基礎。
教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民歌新世界,感受民歌新作的魅力吧!
(二)《我屬于你》再體驗
⑴演唱二部部分
⑵請學生說出歌唱難點,教師指導演唱。
⑶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樂曲
⑷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⑸討論本曲有那些種演繹方式(口琴,朗誦,葫蘆絲,朗誦,繪畫….)
⑹學生葫蘆絲,口琴等演繹新民歌。
⑺學生評價(葫蘆絲的演奏增加了樂曲的民族風味,??????)
設計說明:合唱與輪唱部分已初步學唱,第三課時進行歌曲的完整的處理和表現,試圖通過新曲的創新之處,通過講解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樂曲,從而有利情感的抒發。音樂實踐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的空間,從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能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師:上一節課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分小組去進行新時代民歌發展變化的資料收集,課前有幾個小組的同學把資料拿上來了,下面我們請這幾個個小組的同學來為大家介紹他們收集的情況.
三.民歌文化追追追……
1.各組交流課后收集整理的有關民歌發展的材料。
(課堂實錄)
學生播放由吳雁澤,戴玉強,阿寶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小組A
學生:我們通過上網查詢,研究發現民歌在現代的演繹方式,不僅僅是民族唱法一種了,它有了豐富的表現形式,下面請同學們來欣賞這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請大家欣賞時注意,這首歌曲中有了哪幾種唱法?
學生回答:民族,美聲,原生(2006春節晚會,青年歌手大獎賽有介紹)
因此我們總結出,隨著藝術的多樣化,傳統民歌的演繹方式也趨于多元化。
學生播放由黃梅戲演員出身的吳瓊演唱的《對花》。
小組B
同學們,我們小組要先給大家來一段小調〈對花〉,唱得不好,請別見笑。好,我們還要給大家欣賞一首歌曲,也叫〈對花〉,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對花和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回答:你們唱的是傳統民歌,而另一首更象一首通俗歌曲,里面有R&B音樂韻律,不過里面又有對花的影子,還有黃梅戲的音樂。
對,你們說得很正確,由此我們小組得出的結論是:新的民歌適應時代的需求,加入了許多流行音樂的元素,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學生播放《永遠在一起》。
小組C
〈永遠在一起〉我們小組通過詢問老師和父母,又去了許多音像店查詢,我們發現當代民歌盡管有了現代的配樂,演唱形式等,但是它永遠脫離不了民族性,下面請大家來欣賞由孫悅演唱的〈永遠在一起〉,請大家仔細聆聽,樂曲運用了哪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
學生回答;(由節奏判斷是新疆的)
2.評價。
教師:謝謝以上三位同學的精彩總結,他們的講解使我們能更深刻的認識新民歌與傳統民歌的血肉關系。新民歌究竟新在那里,從剛才三位同學的總結中我們不難發現,旋律上,新民歌吸取了傳統民歌的音樂素材,內容上傳統民歌采用即興性表達而新民歌大多具有明確的內容和時代性比如《春天的故事》它反映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景象,《走進新時代》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設計說明:通過課后收集整理材料,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能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潛移默化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在當代新的文化語境中,人們群眾集體創作的民歌的可能性逐漸減少,而由音樂工作者從民歌中吸取養料運用民間音樂素材并對之進行加工提煉的新民歌在今天尤為突出。這類民歌因其融入了現代人的思想﹑情感和現代的音樂元素,適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要,容易受到現代人的喜歡,其流傳也較廣。所以,只有把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民歌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今后民歌將怎樣走下去,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吧,下課!
|